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地址:13800000000
手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园林景观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园林景观

方寸游园增添民生温度 兰州市以生态为基夯实城市发展绿色底色

发布时间:2025-09-06 11:55:09 点击量:

  近年来,兰州市以小游园和公园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从“见缝插绿”到“功能焕新”,从生态修复到服务升级,相继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也让城市更宜居。

  “以前这里设施旧得很,想找个坐的地方都难,现在你看,花花草草多整齐,晚上还有灯,遛弯儿舒心多了!”家住城关区金塔巷的居民王霞每天傍晚都带孙子到南关小游园转一圈,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她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城关区的“心脏地带”,南关十字人流密集,原有小游园一度因设施陈旧、绿化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今年4月,总面积4184平方米的南关小游园建设项目启动,6月初便竣工投用。如今,200余株乔木错落有致,6万余株灌木绿意盎然,景墙、廊架、坐凳等设施一应俱全,“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让这片空间焕发新生。

  “我们不仅要补绿,更要补功能。”城关区城市绿化管理所项目办主任周新膨说,南关小游园项目建设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融合,通过园路硬化、照明升级、检查井提升等细节改造,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让游园与庆阳路、酒泉路等周边道路形成有机整体。“近三年,城关区已新建、改建11处小游园,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就是要让居民出门见绿、移步换景,把民生福祉写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周新膨说。

  在位于新港城东南侧的新港城小游园,市民李娟正带着孩子在儿童友好空间玩耍。“以前带娃没地方去,现在这儿有滑梯、有沙坑,还有休息的凳子,环境很不错。” 这些变化正是城关区推进城市更新的缩影,从老旧设施改造到全龄友好空间打造,小游园已成为连接民生与幸福的纽带。

  “颐河小游园建好了,我们下楼就能逛公园,再也不用往远处跑了!”七里河区映河苑小区居民张永常到小区南侧的颐河小游园散步。这个总面积12695.5平方米的项目,西临长坊嘉峪苑,东接天恒银滩花园,建成后填补了周边无大型公共绿地的空白。

  “颐河小游园不仅有7481平方米绿化,还建有‘山水为逢’主题水景、儿童沙坑、传声筒等设施,特意保留了场地原有高差,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七里河区园林绿化所工程师高健介绍说,七里河区目前有18个小游园,总面积16.77万平方米,近两年新建的4个游园已新增13.5万平方米绿地,“我们坚持‘500米看见绿色,800米看见游园’,让小游园成为城市更新的‘绿色细胞’。”

  已建成的粼河小游园傍晚时分总是格外热闹。65岁的赵刚和老伙计们在廊架下下棋,“以前这儿是块荒地,现在你看,树多了,灯亮了,我们这些老邻居才有个聚的地方。”赵刚这样的获得感,源于七里河区在游园建设中对“便民”的执着——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设施、无障碍通道等“标配”之外,还通过定期举办花卉展览、文艺演出,让小游园从“休憩空间”变成“文化舞台”。

  “小游园虽小,却是城市更新的大载体。”高健说,下一步七里河区将继续聚焦人口密集区,通过多方协同合作,让居民的幸福感藏在身边的绿意里。

  “喷泉配上音乐和灯光,太震撼了!”西固区金城公园的音乐喷泉成了“网红打卡点”,市民王新平特意带着家人来拍照,“30首歌30种景,感觉公园越来越有档次了。”

  作为兰州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金城公园的蜕变是西固区加快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今年以来,公园以“七彩主题”为抓手,打造思政教育、劳动文化、应急消防等七大功能区,通过“设施提档、生态提质、服务提优、安全提标”四大工程,让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我们把‘公园+’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金城公园游客服务中心讲解员李娜说,游客服务中心改成开放式大厅,动线更顺畅;劳动者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成了暖心港湾;“读者·咖啡”入驻碧波轩,让文化与休闲碰撞出火花;母婴室、无障碍通道、急救设备等设施,更显服务温度。“就拿人工湖维护来说,不仅清除淤泥,还新增了经典红歌、流行金曲等曲目,提升游客的新鲜感和获得感。”

  在廉政主题园区,市民刘小丽正带着孩子参观廉政文化展,“既能玩,又能学,这样的公园有意义。”而在劳动文化主题区,退休工人翟先勇看着劳模事迹展感慨,“公园不只是玩的地方,还能让人记得住历史,守得住初心。”从单一休闲到多元融合,金城公园的升级是西固区以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银滩湿地,薄雾缭绕,渔鸥在水面掠影嬉戏,栈道上不少市民在晨练。“你看这水多清,鸟也多了,以前哪敢想啊!”家住安宁区的摄影爱好者陈永全几乎每周都来这里拍鸟,镜头里的湿地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作为黄河兰州段重要的生态节点,银滩湿地总面积约614亩,是兰州市区最大的湿地。近年来,安宁区严格遵循“保护优先”原则,通过水网修复、栈道铺设、植被补植等措施,让湿地恢复了“水、草、路、桥、石”和谐共生的自然风貌。如今,3000米水网贯通东西,2500米木栈道串联起“四湖三十桥”,25种鸟类在此栖息,成了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课堂”。

  “我们不搞大开发,只做微修复。”安宁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杨智金介绍说,湿地划分了生态保护区、科普教育区等功能区,既保护了20余种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又通过科普牌、导览图等设施,让市民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节假日一天最多接待7000余人,大家来这里不仅是玩,更是感受‘黄河之滨也很美’的生态魅力。”

  在湿地科普教育区,一群小学生正围着老师观察水生植物,“原来芦苇能净化水质,太神奇了!”惊叹声里藏着兰州城市更新的深层逻辑——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旋律。

  从城关区的“方寸之绿”到安宁区的“湿地画卷”;从七里河区的“见缝插绿”到西固区的“功能焕新”,兰州的城市更新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却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进一个个小游园、一座座公园里,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底色,让便利触手可及、幸福推门可见。(中国兰州网、兰州发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电话:400-123-4567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CP********